首页 » 税务师 » 税务总局揭露五宗涉税违法案例,深入探讨背后的税收风险点,2021涉税犯罪形势分析

税务总局揭露五宗涉税违法案例,深入探讨背后的税收风险点,2021涉税犯罪形势分析

nihdff 2025-07-25 税务师 7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税务总局揭露五宗涉税违法案例,深入探讨背后的税收风险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税务总局揭露五宗涉税违法案例,深入探讨背后的税收风险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存货涉税风险有哪些?

存货的涉税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税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1、存货暂估入库

企业对于已验收入库的存货,但正式商业***尚未收到,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合理估计存货的入库成本。在年内企业可以按存货账面金额进行所得税预缴,但是到年终至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这段时期,若存货的暂估入库仍有没有取得***的部分,则问题来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第六条、关于企业提供有效凭证时间问题:企业当年度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第六条、企业应在当年度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汇算清缴期结束前取得税前扣除凭证。

什么是涉税风险?

一、什么是涉税风险。

涉税风险一般指企业涉税行为因未能准确地遵守税法规定而遭受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的可能性。

涉税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

2、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多税缴同样也是涉税风险。

无论多缴税款风险还是少缴税款产生的风险对企业都不利,所以现代企业都在想设法降低涉税风险。

二、如何降低涉税风险。

1、降低涉税风险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涉及到公司各个部门,所以首先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规范化的业务流程并严格遵守。

2、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必要时设置税务岗位,专门收集相关涉税政策,审核涉税合同及会计凭证,负责企业纳税申报,涉税风险排查等日常工作。

3、从专业机构聘请税务顾问,寻求专业支持,降低涉税风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税务总局揭露五宗涉税违法案例,深入探讨背后的税收风险点,2021涉税犯罪形势分析

不邀自来。

涉税风险简单来说就是未按照税务等相关要求,导致经济损失、名誉损失等。

涉税风险相对较多,但归纳下来,也就以下两点:例如,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等风险;

另外,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如何规避税务风险呢,税务政策规定多、复杂且更新快,不同公司之间个体差异化导致具有个性化,对普通人或会计人员难度较高,所以,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聘请专业的机构做顾问,费用低,专业能力强,是性价比非常高的方案。

虽然企业多多少少存在涉税风险,很少出现问题,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放任税务风险,随着监管的加强,有风险的企业随时面临风险爆发,最后得不偿失,所以,应当让企业清除税务风险。

以上就是我们的回复,我们是知睿华业,专业财税服务公司,有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涉税风险就是因少缴或不缴国家税收而引起的法律风险,具体分为涉税民事责任风险、涉税行政责任风险和涉税刑事责任风险。

一、涉税民事责任风险。合同主体在签订民商事协议中,通常会约定缴税的责任,有的约定与税法规定的纳税人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否有效呢?一般来说,缴税主体约定系税收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民商事合同有效,其形成的民事责任亦有效。但双方因此会有争议,诉讼责任风险由此而生。此外,因税务***的开具和交付也会产生涉税民事责任风险。

二、涉税行政责任风险。纳税主体(含扣缴主体)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因不缴或少缴税款,或税务***违法而形成的税务行政责任风险。具体有税务行政罚款、停止发放***、责令缴纳滞纳金和欠缴税款,有的还可能限制出境。去年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加大了每个人的涉税行政责任,容易产生个人涉税风险。

三、涉税刑事责任风险。纳税主体(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在履行纳税(扣缴、担保)义务、接受***管理过程中,因违反刑事方面的法律而负刑事责任。从目前的刑法体系来说,主要是《刑法》第201-212条的规定,如逃税罪、虚开***罪是纳税人较为常见的。范冰冰前年就涉嫌逃税罪,因补税罚款8.4亿而免刑责。

综上,在日常经营和工作中,随着税法的逐步完善,涉税风险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尽量早防控!

税务风险是指企业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遭受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的可能性。而税务风险管理,则是防止和避免企业偷税漏税行为所***取的管理对策和措施。


税务总局揭露五宗涉税违法案例,深入探讨背后的税收风险点,2021涉税犯罪形势分析

一天带货2亿净赚400万被举报查税!网红直播业涉税风险多怎么办?

老会计给网红们几条建议:

1.自己成立公司,以公司名义进行直播,以公司与直播平台进行结算,这样收入进公司账;

2.哪怕公司业务少,也找个专业的代理记账公司代理账务处理;

3.带货要取得***,自己日常开支都要取得***,这样公司可以计成本,企业所得税是收入减成本再缴税,包括一些人工成本都可以计入成本,那么公司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就比个人所得税税负低一些;

4.税负已经低了,听取代理记账会计的,按时缴税。

其他应收款的涉税风险有哪些?

最主要的还是个人借款涉及的个人所得税。

如股东借款超1年按分红纳税,公司员工借款跨年不还按工资纳税等。

还有就是公司将资金借给其它公司无偿使用,同时公司又有银行***,可能有部分借款利息不能税前扣除。

如公司没有对外借款,则可能需要对外借款收取利息的问题,涉及营业税及合同印花税,企业所得税等。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文规定: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5]120号)文关于强化对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以及独立从事劳务活动的个人的个人所得税征管规定:加强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借款的管理,对期限“超过一年”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借款,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征税。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为个人购买房屋或其他财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财税[2008]83号)批复江苏省地税局《关于以企业资金为个人购房是否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请示》中明确规定:企业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向企业借款用于购买房屋及其他财产,将所有权登记为投资者、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且借款年度终了后未归还借款的应依法征税。

同时规定,对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或其家庭成员取得的上述所得,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按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对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其他企业的个人投资者或其家庭成员取得的上述所得,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其他人员取得的上述所得,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税务总局揭露五宗涉税违法案例,深入探讨背后的税收风险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税务总局揭露五宗涉税违法案例,深入探讨背后的税收风险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nord-music.com/show/38054.html

相关文章

本站非盈利性质,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