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总局公开五宗涉税违法案例,呼唤全民共建诚信税收环境,税务系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税务总局公开五宗涉税违法案例,呼唤全民共建诚信税收环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创新税务筹划:为企业减负增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创新税务筹划:为企业减负增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低税率、严征管”。
一、当前中国的企业所得税的税负已经低于特朗普减税后的美国水平。只要符合条件,在网上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就会自动被认定为小微企业。新的减税政策中,对于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是分档进行的,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的,100万以内的部分按照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照20%的税率征收,实际的税率为5%,100万-300万的部分,按照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照20%的税率征收,实际的税率为10%。
二、随着低税率的实施,国地税合并后的税务机关必然大力提升征收管理和稽查水平。所以,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依法纳税的水平。
谢谢邀请!国家今年1月推出的6000亿减税优惠,时间上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共计三年。税种优惠上,主要体现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从增值税分析,享受优惠的主要是月收入额10万以下、季度收入额3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增值税小微企业是指小规模纳税人和未办理一般纳税人的个体工商户,也就是说,能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只有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是不能享受该项税收优惠的。特别提醒,小规模纳税人享受增值税优惠,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如果代开或自开增值税专用***,无论额度大小,也无论是否达到起征点,都应按专用***开具的税额,缴纳增值税。从企业所得税分析,新政策划定小微企业标准为,企业资产5000万以下,用工人教300人以下,年利润300万以下的企业。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企业,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小微优惠政策。这就要求,企业决策者要注意经营中的关键数据,资产、人数、利润。尤其是100万利润以下和100万至300万、300万利润以上的税负变化,这是因为100万以下利润税负5%,100万至300万利润税负10%,300万利涧以上税负25%。关键数据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税后可分配利润。资产和用工人数相对容易掌握。祝中小企业能抓住这次政策机遇,实现效益最大化。
金税三期上线后,税务局对各企业的税务数据更加了如指掌,很多企业老板反馈纳税筹划的空间越来越小, 只能老老实实交税。
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财务在税收征管越来越规范之后,给小型微利企业放水。说是放水养鱼也好,说会秋后算账也罢,至少暂时来说,绝对是对企业最有利的一项政策。
要真正利用好这项政策,必须要让企业能够符合优惠政策的要求。
1、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界定
所得税优惠政策中,有四项限制条件: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
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要确保企业能同时符合这四项要求,不符合,可以考虑削足适履。 进行业务拆分成立多家企业,是比较常用的方式。如果从业人数超过,可以考虑部分员工变更为合作的个体户的方式,将雇佣关系变成合作关系。如果是重资产行业,则可以考虑资产租赁,或者在折旧正常方面做些文章。如果短期内没有上市的需要,利润对私企来说,远没有现金流重要,在会计核算方面,所以能让利润变小,延迟纳税的法子,都是值得考虑的。
2、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综合平衡。
不惯是从税率还是重要性,增值税和所得税都是企业最重要的两个税种。结合企业的业务,综合测算之后,进行平衡是比较好的。比如,有些老板会选择同时注册一个小规模纳税人的企业,一个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购方要***的业务,放到一般纳税人公司去做,同时,把有进项税票的成本都丢到这个企业去,而一些不要票的,利润高的,没有进项的业务,丢到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那实际核算时,就可以临时调整,尽可能让小规模销售额满足小于10万的条件,再让一般纳税人里的销项不要超过进项太多。
总之,都是一些精打细算的事情,难怪有老板抱怨说,光去算账了,都没心思做经营。也是有点小无奈吧。
(我也是在学习阶段,欢迎大家多交流,不对之处请多多指教。)
你好,题主,如此巨大的减税措施凸显了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呵呵,至于有的仁兄说越减越重,不排除有个别变糟的地方,但总体来上怎么说都是利好吧。至于这个大蛋糕如何尽可能多的吃到嘴里,有具体如下办法:
1、做好税务申报。这一点无论你有没有达到纳税标准,有没有税款需要缴纳,都需要做好税务申报。
2、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税务筹划并不是告诉你违法。它是在合法的范围内尽可能的降低自己的税务负担。
3、***违法行为,共同让减税落到实处。比如坚决***个别企业抵扣税费的行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创新税务筹划:为企业减负增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创新税务筹划:为企业减负增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非盈利性质,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